儿子想坐过山车,但身高不够被拒绝亚新T+0配资,于是大声哭闹、撒泼打滚儿。这位妈妈不打不骂,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化解了一场尴尬......
冷处理的第一步:
与孩子保持适度的隔离,不关注他,也不回应他,让他冷静下来,自行平复情绪,反思自己的行为
周末的游乐场人头攒动,欢声笑语和尖叫声不绝于耳。我和儿子诚诚上午9点入园,准备在这里度过快乐的一天。
诚诚十分兴奋,扯着我的手向前跑,每个娱乐项目都想试试。遗憾的是,他身高不到1.4米,许多刺激的项目不能玩。渐渐地,他有点不高兴。
我用欢快的口吻调动诚诚的情绪:“我们去玩旋转木马吧!那里有很多和你差不多大的小朋友。”
“好吧。”诚诚懒洋洋地回答。
展开剩余85%旋转木马前排队的游客很多,足足等了一小时才轮到我们。即将进围栏的栅栏门时,诚诚突然情绪失控,拉着我的衣服向后扯,拖着哭腔嚷嚷:“旋转木马没意思,我要坐过山车!”
我把诚诚领出排队的队伍,温柔地安慰:“诚诚不哭,听妈妈解释。游乐场有规定,坐过山车必须身高超过1.4米,不然不安全。你刚刚1米,不能坐。以后你好好吃饭、好好锻炼身体,等你超过了1.4米,妈妈一定……”
“不,我现在就要坐!”诚诚歇斯底里地打断我,用力踢打围栏,大声哭闹。
不少游客投来好奇的目光,几位妈妈朝我同情地微笑。诚诚似乎感觉众人的围观是要挟我的筹码,哭闹得更加激烈,哭腔中还夹杂着几句不知从哪儿学来的粗话。
我决定给他“上手段”亚新T+0配资,用冷处理的方法给他点颜色看看。我深吸一口气,走到离他不远的地方坐下,不再理他,也不与他交流眼神,但让他能看到我。
诚诚发现我没有像往常那样不停地哄他,哭闹得更厉害,甚至开始躺在地上打滚儿。我虽然心疼,但还是保持沉默,只是用余光观察着他的动静。
这是冷处理的第一步,与孩子保持适度的隔离,不关注他,也不回应他,让他冷静下来,自行平复情绪,反思自己的行为。
心理学认为,5 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,萌发了强烈的自我需求,但还缺乏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。当孩子想通过哭闹、发脾气等方式来达到目的时,如果家长立刻妥协或过度关注,实际上是在无意中强化这种不良行为。
冷处理可以打破这种强化模式,让孩子明白哭闹不能成为实现愿望的有效手段。
此外,家长的冷处理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自我冷静的空间。当孩子情绪激动时,大脑中的“情绪脑”占据主导,理性思考的能力被抑制,家长的任何说教和安抚都很难起到作用。
通过冷处理,让孩子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,“理性脑” 重新上线,这样有利于后续的沟通和教育,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,让孩子学会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,自己平复情绪,增强心理韧性。
冷处理时,家长要确保孩子的安全,同时又不能让孩子觉得被完全隔离。我选择坐在离诚诚不远的地方,既能保证他的安全,又让他知道我没有离开他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没有表现出愤怒或不耐烦的情绪,始终保持平和的态度,因为家长的情绪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。如果家长在冷处理时表现出消极情绪,可能会让孩子更加紧张和不安,不利于问题的解决。
冷处理的第二步:
不动声色地观察孩子,揣摩他的心理变化,适时结束隔离
诚诚仍在围栏处哭闹,不时偷偷看我一眼,见我没有让步的意思,就放声大哭,明显是在提醒我。我不为所动。
一位好心的大爷心疼诚诚,亲切地劝慰:“别哭了,快去向妈妈道歉吧,你看妈妈多伤心啊亚新T+0配资,她要是不要你了怎么办?”
诚诚的哭声更大了,明显是加入了被抛弃的恐惧,因为他偷看我的频率加快,似乎怕我突然消失。过了一会儿,哭声减弱,他坐在地上夸张地擦眼泪,偷看我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安和委屈。
我猜测诚诚在纳闷,为什么哭闹不管用?以前只要他哭闹,家人出于心疼,总会很快满足他的要求,这让他形成了错误的认知,认为只要哭闹就能达到目的。这次被我冷处理,他感受到了规则的严肃性,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。
这是冷处理的第二步,不动声色地观察孩子,揣摩他的心理变化,适时结束隔离。
对于 5 岁的孩子来说,冷处理的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控制在 3~5 分钟比较合适。时间太短,孩子还没有冷静下来,无法达到教育目的,时间太长则容易让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。
诚诚哭闹了大约4分钟,情绪有所缓和,哭闹变成了抽泣。我觉得是时候结束隔离了,于是走到他身边,蹲下来,与他保持目光平视,轻声问:“现在感觉好点了吗?”
诚诚低着头,小声“嗯”了一下。我没有立刻批评他刚才的行为,而是先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,让他感受到我的爱和关心,缓解他内心的不安。
冷处理的第三步:
与孩子和解,就事论事地讨论他的行为,引导他学会控制情绪,用正确的方式表达需求
我带诚诚去卫生间洗脸,用湿巾擦去他衣服上的灰尘,然后和他一起在游客较少的水池边坐下,准备和他心平气和地聊一聊。
我先肯定他的感受:“妈妈知道你很想坐过山车,不能坐一定很不开心。”
诚诚抬起头,眼神中有委屈,也有被理解的感动。
我耐心地解释不能坐过山车的原因:“你的身高没有达到坐过山车的要求。游乐场的规则是为了保护你的安全,如果你不遵守规则,可能会发生危险。”
诚诚低下头,撒娇地用头蹭我的胳膊,表示他同意我的说法,愿意接受游乐场的规则。
接着,我引导他思考刚才的行为是否合适:“你刚才又哭又闹,还躺在地上打滚儿,这样的做法对不对呢?”
诚诚摇了摇头:“不对,那样不好。”
我摸摸他的头,肯定他的理智:“以后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,或者想要什么东西,要好好地对妈妈说,不要哭闹,妈妈会认真听你的想法,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,好吗?”
诚诚使劲儿点头:“好的,妈妈。”
为了强化诚诚的积极行为,我和他约定,如果他以后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,用正确的方式表达需求,就会得到一个小奖励,比如周末去他喜欢的公园玩耍。
这是冷处理的第三步,与孩子和解,就事论事地讨论他的行为,引导他学会控制情绪,用正确的方式表达需求。
我温柔地对诚诚说:“今天你能平静地和妈妈讨论问题,说明你长大了,妈妈很开心,准备奖励你一下,想不想吃雪糕?”
诚诚的脸上露出笑容,扯着我跑向冷饮亭。
END
作者:云 燕
编辑:壮青青
文章来源:
《妇女生活·现代家长》2025年第8期亚新T+0配资
发布于:河南省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